亚博AG真人
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:亚博AG真人 > 新闻动态 > 孩子长大后和父母不亲? 关键看父母对这2件事的态度

孩子长大后和父母不亲? 关键看父母对这2件事的态度

发布日期:2025-05-21 03:39    点击次数:197

小时候粘人得不行,去哪都要跟着,连上厕所都要扒着门缝喊“妈妈”。

长大后呢?一个月不打电话,过年回家也只是坐几天,聊几句,就急着走了。

有时候你会忍不住想,是不是孩子变了?是不是这个时代太冷漠了?

可你细想,问题真的是出在孩子身上吗?

我倒觉得,孩子长大后跟父母亲不亲,跟父母在两个时刻的态度有关——

孩子犯错时,父母的反应;

孩子独立时,父母的选择。

这俩节点,藏着一家人能不能走得近,走得久的答案。

第一件事:孩子犯错时,父母的反应,决定了他以后靠不靠你

很多人小时候都挨过骂,摔过书,站过墙角。

你可能也记得那种“错了就该打”的教育方式。

那时候大人不觉得自己做错了,因为在他们眼里:

“我打你,是为你好。”

可你仔细想,真的是“为你好”吗?还是“为我解气”?

人一旦生气,很难管住情绪。父母也是人,一着急就控制不住火。

但问题是,孩子的心不比大人的坚强。大人一句“你怎么这么笨”,

孩子可能就默默在心里关了一道门。

你以为他没事,转过头还在玩玩具。

但其实那一瞬间,他已经开始告诉自己:

“下次出错,我得藏着。”

有些父母,孩子犯错第一反应就是批评、定性、扣帽子。

“你怎么老是这样?”

“你就是懒!”

“将来能干啥?”

每一句都像锤子,一下一下砸在孩子的自尊上。

不是教他怎么改,而是教他别靠近你了。

等他再大点,有了秘密,有了心事,

你再问他:“你怎么什么都不说?”

你说这怪谁?

说到底,孩子犯错,父母能不能“收住劲”,

决定了孩子以后靠不靠近你。

不是说不能批评,但批评有方式。

有些家长,真是值得学学——

他们看到孩子犯错,先问:“你是不是遇到什么难处?”

不是一上来就审问,而是去理解他的出发点。

然后才说:“咱们一起想办法怎么解决。”

这种处理方式,孩子记一辈子。

下次遇到麻烦,他不是第一时间找借口,而是第一时间找你。

因为他知道:你会在。

第二件事:孩子想独立时,父母怎么选,决定了他愿不愿回头

孩子长大了,总要往外走。

读书、工作、成家,生活一点点脱离父母的掌控。

这个过程,对孩子是成长,对父母却常常是告别。

很多父母接受不了。

明明孩子只是搬出去住了,他们却觉得孩子“不要家了”。

明明孩子只是有了自己的决定,他们却觉得自己“被抛弃了”。

控制欲,打着“我都是为了你”的旗号,

开始以“关心”的名义,干涉孩子的一切:

你住哪我说了算;

你谈谁我来把关;

你花钱我来监控……

结果是,孩子越大,越想离你远一点。

其实最伤人的不是你不给他自由,

是你不相信他能自己过好。

很多父母没意识到,孩子想独立,不是要离你远,

而是他想看看自己到底能走多远。

这个时候你若能放手,孩子反倒常回头。

你越放,他越亲。你越抓,他越逃。

有个朋友跟我说过一句话,我一直记着:

“我妈从来不追问我什么时候结婚,

但她家我总想回。”

这话听起来有点讽刺,但你懂那种轻松感。

有些父母的家,是让孩子喘气的地方,

有些则是让人更累的战场。

区别就一个:你有没有学会放。

父母最大的智慧,是给孩子兜底,但不过度托底

孩子犯错,要兜底,不等于一错再错还护短;

孩子独立,要放手,不等于撒手不管、全不顾。

父母的角色,说穿了是这样的:

你不能一直扶着,但你得站在后面。

兜底,是有限度的,不是无限责任险。

孩子摔了一跤,你帮他清理伤口,但得让他自己站起来。

不是你背他回家,还帮他找谁铺好后路。

放手,是有爱的,不是“你自己看着办”。

你让他飞,得告诉他:哪怕他飞不远,

也还有个地方能落脚,那叫“家”。

这中间的分寸,得靠父母一点点学。

太多人以为养孩子是个一次性工程,

十八岁之前拉扯大就算完成任务。

但亲情不是工程,是种关系。

不是“我生你、养你”,你就该感恩戴德一辈子;

是“我尊重你、理解你”,你才会愿意靠近我。

关系是互相的,孩子不是天生就该亲你一辈子

这个观点,说出来可能让有些人不舒服:

孩子跟父母亲不亲,不是“应该”的,是“结果”。

你小时候对他好,他不一定记得;

但你在他犯错的时候伤他一次,他会记住很久。

亲情是最牢固的,也可能是最脆弱的。

你不修,它就散;你硬撑,它就裂。

有些人嘴上说“我爸妈养我不容易”,

但心里总隔着一层,说不清的疏远。

那不是没良心,是从小的相处就没建立“信任桥梁”。

有些父母特别自豪:“我从小对他多好。”

但你再问一句:“那你有没有听过他的解释?”

他们就沉默了。

孩子不是白纸,也不是宠物,

不是你一味喂养就能换来感情的。

亲情是互动,不是单方面投入的工程。

孩子不亲你,不是忘本,是你没让他想靠近。

那两个时刻,拉开了亲疏的距离,也定下了关系的温度

你想让孩子长大后愿意回家,

不是靠“我养你”、“我牺牲了这么多”,

而是靠他在犯错时你怎么对待,

在想走时你怎么选择。

这两个时刻,是“亲密”还是“决裂”的转折点。

你错过了,那就是越走越远;

你处理好了,那就有来有回。

人和人的关系,终究是一种感觉。

安全、温暖、被理解,被允许成长,

这些感觉,是亲密的前提。

不是你一顿好饭就能补上的,

不是你逢年过节送点钱就能换回来的。

亲情,不是“我给你什么”,

而是“你愿意跟我说什么”。

最后的话

很多父母嘴上说“不求你大富大贵,只要你过得好”,

但一看到孩子走得远、说得少、回来的少,

心里又开始不平衡。

那种感觉,我理解。

可如果你真的在乎他过得好,

那就得接受,他走的那条路可能不需要你时时指点,

他生活的那个世界,跟你没那么多交集了。

接受这件事,不容易。

但比这更难的,是你不接受,他就彻底不想回来。

孩子有没有你撑着,是一种安全感;

但孩子还想不想靠近你,是一种信任感。

一个给安全感,一个给信任感。

这两个加一起,才叫真正的“亲近”。

不是血缘决定的,是你怎么对待他那两个时刻决定的。

你要是真想孩子亲你,别光想“我给了多少”,

得想想,你有没有在他最需要的时候,

给对了方式。



Powered by 亚博AG真人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